口皮博物馆即将正式开馆!
一张皮毛贸易的旧票据、
一封旅蒙商人的旧家书、
一双制作于民国的毡靴……
在桥西区口皮博物馆,
一件件藏品载着一段段故事,
仿佛时空穿越,
带领走进馆内的每一位旅客,
回到了那个“口皮”贸易兴盛的年代。
博物馆虽占地不大,但拥有15个展厅,分皮革史话、塞外皮都、百年传承3部分。
“这是旧石器时期的骨针,远古时期,旧石器时代晚期,人类学会了磨制骨针,缝制衣物,创造了原始的皮毛服装……”在皮革史话展厅前,口皮博物馆馆长赵莹从旧石器时代的玉割刀、骨针向记者讲述起皮革的发展过程。
历史上的张家口是北方皮毛集散地,皮毛业兴旺发达,张家口及周边所产的兽皮统称为“口皮”,张家口有北国“皮都”之称。
在塞外皮都展厅前,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引起了记者关注。照片上清晰可见一辆辆马车拉着皮毛货物, 远处是建在山脚的房屋和堆在屋前的杂物……照片旁边 的 说明 牌 上写着 “民国西沟市场老照片”。
“我太爷爷的太爷爷创立了大源永皮坊, 老店旧址就在堡子里东关街大源永巷。” 因祖上多代从事皮毛贸易,赵莹对“口皮”文化如数家珍,谈到张家口如今的皮毛业, 赵莹希望能够延续工匠精神, 传承皮毛产业传统手工艺,让“口皮”文化能够以现代的方式传播出去。
如今, 百年传承展厅就以展示皮毛产业的现代工艺传承、 皮毛文艺品为主, 工作人员正在对展品进行着最后整理。不久的将来, 口皮博物馆将免费开放, 向市民展示张家口 “皮都” 历史, 向外界传播 “口皮” 文化。
走出博物馆, 张家口堡修缮工程进行着。不仅仅是“口皮”文化,不远处抡才书院内以展示张家口“拱卫疆陲”“红色足迹”等为主的足迹老照片展也正在紧张布展。堡内正在通过挖掘古堡洋行、票号为主的金融史,逐渐恢复各类金融机构建筑。如今,桥西区政府经过编制规划、院落腾退、危房改造、环境整治等多种措施, 正在让这座“武”“商”文化并存,中原农耕、草原游牧、 西洋商业三种文明交融的古老城池重现往日生机。